蜘蛛基本生態

雌雄體形大不同

蜘蛛體形可以小得只有三數毫米,大到接近十厘米(熱帶雨林的巨型捕鳥蛛),香港品種由頭至腹部尾端大多小於三厘米(不包括螯的長度)。很多蜘蛛都有雌雄異形,即牠們的外貌和大小有明顯的分別。

其中一個最多品種的園蛛科雌性體形一般較大,建造圓形大網,停棲於中央,較細小的雄性有些會待在網邊。例如:斑絡新婦 Nephila pilipes 雌性大於三厘米,能築超過一米直徑的巨形圓網。雄性則只有數毫米長,躲於網上,有時一個大網上會有幾隻雄蛛,大家都靜待機會與雌性交配。

另外,蟹蛛科的雌性一般比雄性體形較大,顏色也較鮮豔。雄性有時會等待雌性在進食時才進行交配,減少被雌性蜘蛛視為獵物的風險。事實上,只有少數的雌性蜘蛛會在交配時或交配後吃掉雄性。

跳蛛科中,情況略有不同,雄性蜘蛛顏色較雌性艷麗,體形則相差不多。其他科的蜘蛛如狼蛛科巨蟹蛛科等,雌雄外貌十分接近,分辨性別需要看觸肢末端有沒有漲大,就像是帶了拳套一樣。這個異化的觸肢 ,發揮了在交配上一個很重要的功能,作為儲存和傳輸精子的器官,雄蛛這樣特別的器官,是在其他 節肢動物中絕對找不到的。雌性的生殖器一般稱為生殖厴,在腹部的底面,位於書肺的下方和中央。雄性的觸肢像鑰匙,而雌性的生殖厴像一道門鎖,兩者必須相配。所以,大部份的蜘蛛分類學專書,都強調繪畫出這兩個生殖器官的結構特徵。

求偶與交配

蜘蛛擁有複雜的求偶行為,這行為主要是避免雌蛛誤認接近中的雄蛛為獵物或敵人。由於求偶的行為實在多種多樣,很難一概而論。有學者嘗試分為三個不同的類型,第一類簡單直接以接觸方式,用觸肢和前足進行短暫相互交流,雄蛛爬上雌蛛體上便進行交配如蟹蛛科和管巢蛛科。較複雜的類型如園蛛科的雌蛛會釋放性誘激素,而雄蛛會用前足拉動網上的絲作為信號,有節奏地拍着,等待雌蛛回應,皿蛛科也屬這類。狼蛛科和盗蛛科等遊獵性的蜘蛛,會利用視覺信息求偶,當中跳蛛科的高舉第一步足 1 2,加上其他連續的運動,是眾多求偶行為中最複雜和精彩的。

蜘蛛交配時的姿勢也有相當大的差異,如金蛛和絡新婦蛛,雄蛛個子很小,腹部正對着雌蛛口器。遊獵型蜘蛛如狼蛛、跳蛛和蟹蛛,交配姿勢多類是側身方式。紅螯蛛的交配姿勢稍有不同,雌雄蛛頭胸部腹面相對。

卵囊與幼蛛

小型蜘蛛的生命週期大都少於一年,中型的蜘蛛可活1-2年,長的3年。原始類的蜘蛛壽命更長,如地蛛(Atypus) 可活7年,大型的捕鳥蛛可以活超過20年。交配完畢後,雌性蜘蛛不會把卵直接產下並暴露於空氣中,總會用絲線保護,典型的卵囊有底蓋板和頂板,把卵團包裹著。卵囊外層如堅硬的紙張,可以抵擋寄生蟲,也可以保持溫度穏定。有些雌蛛認為卵囊的保護仍不足夠,甚至會守護著卵囊,如貓蛛、蟹蛛和跳蛛等。狼蛛雌性則會把卵囊 帶在腹部下方,連於紡織器之上。而巨蟹蛛科則會把卵囊置於頭胸部底下,用螯肢穏定著。幽靈蛛的母蛛更把數顆卵團含於螯牙之下,直到孵化仍不能進食,很多時,幼蛛的出生就是牠死亡之時。

幼蛛有能力由自己出生的地點散佈到很遠的地方,方法就是放氣球。幼蛛會沿著早前由母蛛留下的絲線,往上開始爬行至較高的位置。然後走到枝頭的尖端,身體倒立,腹部傾斜向上迎著風,放出絲線。這條絲線能借著清風,當力度夠大,幼蛛便放開,飛行旅行開始。雖然大部份只飛了短途,但當風力較大的時候,牠們會像升到很高和很遠。以前一直以為只有幼蛛才能放氣球,但一些體型較細的雄性和中型的雌性皆可以,方法是同時多放幾條打圈的絲線。這樣的散播方式能有效減低出生地的擠迫以及逃避兄弟相殘的機會。

生境

蜘蛛基本上在所有的陸地生境存在,只要有獵物和合適的微生境。有些蜘蛛是很世界性和與人類共存的,我們俗稱為蠄蟧的蜘蛛,白額巨蟹蛛經常出沒於屋內和躲藏於縫隙間,牠主要食昆蟲,家中的蟑螂就最合胃口。另一種在家居中常出現的跳蛛-花哈沙蛛 ,這兩種蛛都會在野外出現。可惜,現在香港的高樓大廈與自然生態隔離,蜘蛛亦更難在家中佔一席位。

不論在郊外或鄉村,各種形式的欄杆和扶手成為香港的特色之一。這亦為不少的昆蟲和蜘蛛做就了這個獨有的小生境。跳蛛 和擬態成螞蟻的蜘蛛會利用這個超級公路,去捕捉路過的昆蟲或螞蟻。而相當穏固的結構欄杆,成為不少會織網蜘蛛的據點。在欄角的位置有球蛛科的蜘蛛,而上下欄杆成為園蛛科的結網好地方。晚上的時候,巨蟹蛛科就會取代跳蛛,成為欄杆的霸主。